特色課程
本系學士班四年之課程地圖規劃中,基礎科學與通識教育領域的課程由外系教師以及通識教育中心規劃,主要於大一、大二修習。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領域的課程由本系課程委員會規劃或檢討後,提供本系或外系教師開課時課程規劃的參考,主要於大一、大二、大三修習。
物理治療相關專業整合(包含四大專科課程)主要由本系教師授課,依據專業需求進行課程規劃,課程散布於大一至大四。為了因應物理治療師法修法通過,針對物理治療相關專業整合,本系擴大原本的四大專科,開授七大領域的課程,包含:
(一)促進健康與預防傷病為目的之物理治療:為心肺相關的物理治療,課程設計包含從健康族群需要促進健康、亞健康族群需要增加心肺耐力、到病患需要治療介入的相關的知識與介入手法,課程設計包含:物理治療導論、運動科學論、運動生理學、生理學與實驗、心肺物理治療學與實習,以及物理治療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。
(二)運動防護與增進運動表現為目的之物理治療:主要涵蓋骨科相關的物理治療以及運動醫學領域,透過物理治療來預防傷害、促進傷後的恢復,並提升運動或日常表現,課程設計包括物理治療導論、解剖學與實驗、表體解剖學與實習、運動科學概論、急救學與實作、肌動學、基本運動學、運動生理學、物理治療技術學與實習、物理治療評估學與實習、操作治療學與實習、骨科物理治療學與實習、運動指導與設計、競技運動按摩、競技運動傷害處理與貼紮、競技運動傷害評估與復健、以及物理治療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。
(三)長期照顧與減緩失能失智為目的之物理治療:此領域主要涵蓋神經物理治療以及老人相關的物理治療,提升生活品質、維持其功能獨立性,並減少因疾病或年紀帶來的負面影響,課程設計包括物理治療導論、普通生物學、生理學與實驗、解剖學與實驗、表體解剖學與實習、神經解剖學、肌動學、物理治療評估學與實習、神經科物理治療學與實習、動作控制與學習、銀髮族保健學、社區物理治療、以及物理治療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。
(四)社區早療與特殊教育為目的之物理治療:此為兒童相關的物理治療,針對從發展遲緩或是有特殊需求之兒童,到正常兒童以及資優兒童,增進他們在動作或是其他發展向度的表現,課程設計包含物理治療導論、兒童發展、兒童發展評估、小兒物理治療學與實習、以及物理治療臨床見習與臨床實習。
(五)疼痛處置與增生賦能為目的之物理治療:教導目的為緩解疼痛、改善功能,以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品質的各種物理治療處置,因此課程設計包含急救學與實作、熱療學與實習、電療學與實習、骨科物理治療、神經物理治療以及最後大四階段的臨床實習 。
(六)培養終身學習、科學探究、與實證應用之能力:此領域主要培養學生有效的知識獲取和應用的能力,作為未來更新與擴展知識的基礎,課程設計包含生物統計學、物理治療倫理學、物理治療管理學、專題研究以及實證物理治療學 。
(七)專業能力與科技轉譯之培養:因應物理治療創業發展之服務需求大幅提高,為了培育具備各種能力之人才,此領域提供物理治療導論、普通物理學、物理治療倫理學、物理治療管理學、義肢及科技輔具學與實習以及復健聯盟之創業與行銷等課程學習,並於專題研究實際運用,讓學生可以初探智慧財產權或是醫材相關開發的議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