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114年7月-赴日本德島文理大學進行交流學習✨

日期:114年7月1日-7月6日
海外交流單位:日本德島文理大學
參與人員:由本系
吳盈瑾助理教授帶領5名物理治療學系二年級學生前往,藉由國際交流活動,提升兩校師生國際學習與豐富國際視野,並深化兩校教師研究合作與學生交流學習。

參加活動之學生-雷O欣 心得分享

此次有幸參與2025年度中山醫學大學至日本徳島文理大學的交流活動,對我而言是一段極為珍貴且充滿啟發的學習旅程。特別是在7月2日至7月4日的課程安排中,我不僅深入觀察到日本大學的教育體系與我們的不同之處,更在互動與實作中收穫滿滿,也對未來的學習方向有了更具體的思考與規劃。

7月2日,我們首先進行大學見學,由國際部的老師介紹整體校園環境。雖然是短短一小時的導覽,但從校園設計的細節、實驗室設備的完善,到各個教學空間的功能配置中,我深刻感受到日本學校對於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視。尤其在復健訓練空間設備相當多元,多了許多與平時在中山醫使用的不一樣的器材,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
當天下午,我們參與了二年級的「理學療法評価学実習」課程,和我們平時學習的MMT測量等級方式有些許不同。這堂課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不一樣的測量方式。

7月3日的行程同樣精彩。上午我們參與了三年級的「日常生活活動学実習」,這堂課的內容讓我印象極為深刻。繃帶包扎的方式、轉位的方法與注意要點、助行器的使用都與我平時在中山醫學習到的不同,差異之處不僅體現在技術本身,更在於細節處理與邏輯思維的差異,以繃帶包紮為例,日本學生在進行包紮時,會特別注意張力的控制與方向性,轉位時使用的也是更快速輕鬆、且較少與患者接觸的方式。

在課程中日本是用實際案例來引導學生思考使用何種包紮方式,而我們是教導各種包紮方式但缺少實際應用情形,這種以臨床邏輯為主軸的教學方式,讓學生不只是「學會怎麼做」,更能理解「為什麼這麼做」。相比之下,我不禁感嘆我們的課程雖然注重技巧的完整傳授,但在實際應用與思考訓練上仍有進步空間。

這幾天的經歷,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,也從觀察與互動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啟發。日本師長與學生對學習的態度、課程設計的用心、設備技術的不同,以及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,都是我此行最深刻的收穫。我衷心感謝中山醫學大學與徳島文理大學提供這樣的交流機會,也期許未來有更多學生能參與此類計畫,讓學習不再只侷限於教室,而能在跨文化與實務體驗中不斷拓展自我。

第一天至德島的歡迎宴👋

 

VR課程體驗輪椅人士可能遇到的不便

 

與二年級學生一起參加健康運動管理學

 

至阿波舞會館體驗阿波舞💃🕺

 

搭乘船遊覽德島周邊🌊🌊

 

乘坐纜車至眉山山頂🗻

 

放學後的聚餐🍽️

 

大合照❤️:

 

 

瀏覽數: